Search

先生家 Chez Monsieur

現在回想, 我最早認識的法國菜就是所謂的b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先生家 Chez Monsieur

現在回想, 我最早認識的法國菜就是所謂的bistrot料理.

甚麼是bistrot料理呢? 就是對法國菜最尋常的印象: 蛙腿, 焗烤蝸牛, 肉醬, 鴨肝, 功夫鴨腿, 烤雞, 牛排薯條… 這類很常見的.

多年前我的巴黎第一家餐廳是在Les Halles, 名字忘了, 法國朋友帶去的, 喫了甚麼也不記得, 就對一個牛骨髓印象深刻. 因為在台灣沒嘗過, 也說不上喜歡不喜歡, 是個奇特的滋味.

很長一段時間朋友來巴黎, 指定的都是這類幾乎不分季節的菜色: 哪裡有好喫的蛙腿, 蝸牛, 鴨肝. 而這類的傳統菜在巴黎逐漸退守消失, 雖然還是有一些較頑固的老派客人, 然而總是不敵新派料理的鮮麗盤飾, 出奇口味, 更容易討好網路世代.

我沒打算捍衛所謂的法式傳統料理, 好喫與否才是標準.

先生家餐廳Chez Monsieur最近剛由一個在一星餐廳Les Climats擔任二廚的日本師傅掌杓, 去試試看.

雖然我對日本廚師會多一點信心, 但是這類廚藝學校基本課程的菜往往不會有很多驚喜, 只要沒有驚嚇就算過關.

先生家蛙腿, 肉醬, 青花魚沙拉, 前菜一一都是沒有驚嚇過關.

主菜中, 白汁燉小牛blanquette de veau馬鈴薯強過小牛; 魟魚翅配酸籽也是中規中矩, 行禮如儀. 七小時燉羊肉過鹹.

正在想, 喫得有點悶. 沒想到甜點是驚喜: 草莓起司蛋糕, 開心果杏桃瓦片, 還有最最經典的橙酒火燒可麗餅, 意外的好.

餐廳中午的客人多半是附近的上班族, 或是年紀大一點的附近居民. 不難看到一個人來邊用餐邊看報的老先生.

經理嫻熟地招呼各方客人, 同時盯著服務是否做到位. 潔白無瑕的桌布, 擺設齊整的杯盤, 老舊而維護得好的牆壁, 玻璃間隔的木桌雅座, 牆上的掛衣架. 空氣裡有淡淡的舊時代的氣氛.

這個舊時代的氣氛在疫情的惶惶陰影裡, 多了一絲對未來的未知感和宿命感.

過去一年半法國倒了不少餐廳, 不少廚師, 餐飲人離開這個他們曾經熱愛的行業. 而仍在這裡苦苦支撐的人在端出每一道菜給客人時, 難免對明日此時是否仍有盤子可端, 仍有客人可伺候有著難言的無奈.

可能是我想太多了, 連菜的滋味都有幾分無奈了.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